2021年11月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软实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包容性:一种世界状态”视频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以纪念“上海精神”为契机,探讨包容性外交理念在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中的价值与意义。会议共邀请了来自中联部、中国社科院、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共分为两场,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主持。在简短的主旨发言后,寿慧生教授探讨了包容性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根源。胡键研究员由国际社会的三种结构谈起,指出未来社会必将走向共同体,而非排他性结盟,因此,“包容”作为一种理念在未来世界将发挥其重要作用。马晓野研究员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包容性与WTO中的争端管控做了发言,指出WTO中争端解决的理念与上合组织中的“包容性”理念有共通之处,都排除了战争思维的干扰,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张虹倩副教授以近期召开的“民主国家峰会”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包容性民主问题,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中心主任胡范铸主持。本场首先由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先生做了题为“上合组织应成为中亚区域治理的重要平台”的报告,在回顾过去二十年间上合组织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探讨了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发展方向。夏立平教授则就包容性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包容性在新型大国关系建构以及更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晓云研究员以“包容性与俄美关系的调试之道”为题,分析了俄美关系的前景,并以包容性为理念框架,提出了俄美关系管控的具体路径。肖斌研究员以欧亚地区的大国博弈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包容性理念在这一问题上所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限度。四位学者发言结束后,主持人胡范铸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并组织其他与会听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最后由陆钢教授做了全场总结,提出要以纪念上合组织成立二十周年为契机,将以包容性为核心的“上海精神”更广泛的运用于当代中国外交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理念支持。